当前位置:首页 > 网球报道 > 球友体育|独家专访,旅法剑客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

球友体育|独家专访,旅法剑客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

发布时间:2025-09-24 点击:11次

从巴黎到纽约,一位击剑运动员的学术征程

纽约,2025年4月——在哥伦比亚大学古朴的图书馆里,我们见到了球友直播正在研读生物力学资料的费若秋,这位曾在法国击剑界崭露头角的运动员,如今身着哥伦比亚大学的校服,正全神贯注地做着笔记,若不是球友体育app他手边放置的那把特制击剑手套,很难将这位文质彬彬的学生与赛场上那个敏捷凶狠的“旅法剑客”联系起来。

“许多人问我为什么在运动生涯巅峰期选择求学之路。”费若秋微笑着推了推眼镜,“我认为竞技体育与学术追求从来不是对立的选择,而是相辅相成的旅程。”

辉煌的运动生涯

费若秋的击剑之路始于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击剑俱乐部,年仅16岁时,他就在法国青年击剑锦标赛中夺得花剑个人赛冠军,被当地媒体誉为“最具潜力的东方剑客”,2018至2023年间,他代表法国多家俱乐部参加欧洲击剑联赛,最佳成绩跻身世界排名前三十。

2023年赛季结束后,正处于运动生涯上升期的费若秋做出了一个令许多人意外的决定——暂停职业比赛,申请赴美深造,经过严格筛选,他最终被哥伦比亚大学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录取,并于2024年秋季正式入学。

学术与击剑的双重挑战

哥大的学习生活并不轻松,费若秋每天的日程从清晨六点开始:一小时的体能训练,接着是满满当当的课程,下午在实验室完成研究项目,晚上则雷打不动地进行两小时的击剑训练,周末他还担任哥大击剑俱乐部的技术顾问,指导校队成员。

“时间管理是我在这里学到的第一课。”费若秋表示,“以前作为职业运动员,只需要专注于训练和比赛,现在需要在学术、训练和个人生活之间找到平衡点。”

他的导师、哥伦比亚大学运动科学系主任艾伦·威尔斯顿教授对这位特殊学生赞不绝口:“费若秋带来的不仅是顶尖运动员的实践经验,还有他对运动科学的独特见解,他正在进行的关于击剑运动中神经肌肉反应速度的研究,很可能为该领域的训练方法带来革新。”

文化适应与身份转变

从法国到美国,从职业运动员到常春藤盟校的学生,费若秋经历了多重文化适应过程。

独家专访,旅法剑客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

“在法国,人们看待运动员的方式更加传统,而在美国,学生运动员的模式已经非常成熟。”费若秋分享道,“哥大提供了非常好的支持体系,让我能够同时追求学术和运动 excellence。”

语言也曾是一大挑战,虽然他的英语已经相当流利,但面对专业术语密集的学术论文和快节奏的课堂讨论,最初几个月他不得不花费额外时间补习。

“我每天坚持阅读一篇学术论文,观看TED演讲,甚至改变了自己的娱乐方式,只看英文电影和节目。”费若秋笑着说,“现在我已经能够自如地参与课堂辩论了。”

未来的规划

谈及未来,费若秋眼中闪烁着光芒,他计划在完成本科学业后继续攻读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生学位,最终目标是成为一名高水平的击剑教练兼科研人员。

“现代竞技体育已经进入了科学化训练的时代,我希望能够搭建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,将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应用到训练实践中,特别是帮助年轻运动员避免伤害,提高训练效率。”

虽然目前主要以学业为重,费若秋并没有完全放弃竞技比赛,他正计划参加2025年夏季举行的全美大学生击剑锦标赛,代表哥伦比亚大学出战。

“竞技体育永远是我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,我期待在学术环境中继续我的击剑之路,探索这种古老运动的现代意义。”

跨越边界的新一代运动员

费若秋代表了一种新型运动员的崛起——他们不再局限于单一身份,而是勇敢地跨越国界、学科和传统角色边界,追求更加多元化的发展。

哥伦比亚大学体育部主任彼得·皮林表示:“我们为拥有费若秋这样的学生运动员感到自豪,他体现了现代体育人的全面素质——卓越的运动能力、学术追求和跨文化适应力,他的成功将会激励更多年轻运动员重视学术教育,为体育生涯结束后的转型做好准备。”

随着体育科学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,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像费若秋这样的“学者型运动员”出现,重新定义体育与教育的关系。

独家专访,旅法剑客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

结束在哥大的访问时,夕阳正好洒在图书馆的台阶上,费若秋背起装满书籍的行囊,向我们挥手告别,随后快步走向训练馆——那里,另一场挑战正在等待着他。